来源_宏汇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7日
速转!成都市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出炉
稳岗补贴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缓解就业压力,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的一项国家政策。现行政策规定,稳岗补贴政策执行到2020年底。如何申领稳岗补贴?1)申领条件: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a、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b、依法在所在地区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c、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常见的裁员率计算公式(具体算法还是要看企业参保地):上年度净裁员率=(上年初职工人数-上年末职工人数)/(上年初职工人数)×100%上年度净裁员率=(上年初职工人数-上年末职工人数-上年度自然减员人数)/(上年初职工人数)×100%注:自然减员人数是指退休或死亡的职工人数。d、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e、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稳岗补贴额度上限为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此项政策执行到2020年底。注:能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企业,应于每年3月底前补缴欠费,补缴欠费后,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参保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不适用。2)申请补贴金额:企业及其职工上一自然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案例分析】例:广州A企业的员工离职后在2019年领取失业保险金总人数为10人,A企业1至12月份参保人数之和(即当年参保总人数)为6000人。假设人平均缴费工资5000元,失业保险缴存比例单位0.48%,个人0.2%。A企业月平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至12月份参保人数之和÷12=6000人÷12=500(人)2019年的裁员率=当年领取失业保险金总人数÷当年平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人÷500人=2%,低于5.5%,符合申领条件。稳岗补贴金额=企业及其职工2019年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A企业2019年度稳岗补贴金额=5000×0.68%×6000×50%=102000(元)。企业收到稳岗补贴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冲减相关成本。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收到补贴款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发生培训支出和社保支出等支出)借:管理费用等贷:银行存款借:递延收益贷:其他收益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收到补贴款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益如果采用净额法的,冲减相关费用借:银行存款贷:管理费用等做账报税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看家本领,必备的基本功,没有这项技能简直是对财务工作无从下手。正保会计网校——经典回归,做账、报税、发票、外勤、软件、行业,六大核心技能,助您轻松上岗! 收到税务局失联发票预警协查怎么办?
房地产会计的工资相对其他行业会计的工资会偏高一些,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房地产会计比较难?如果想要转行到房地产企业做会计难不难?下面我们进行分析一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业特点:1.投资金额大;2.开发周期长;3.未完工开发产品的预售;4.预售资金监管;5.成本控制难度大;6.资金管理难度大,融资需求高。房地产会计工资高的原因:1.房地产企业集土地开发、房屋建设、销售等环节为一体,所以会计核算难度比较大,对房地产会计的要求比较高。2.房地产企业涉及到的业务类别很多,这些业务类别牵涉到的税种很多,像增值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等。各种不同的税种的计税规则、计税时间以及会计核算方式各有不同。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强大的税务筹划能力,做好纳税评估,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到最低。3.很多财税政策变动都会涉及房地产企业业务,这就要求房地产会计必须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财税政策,并尽快适应新的处理方式。4.房地产项目周期长,账务、税务风险隐藏周期也长,风险程度高。怎样做好房地产会计:房地产企业本身就是热门行业,开发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项目从开始到竣工,会计人员需要参与四个阶段:企业设立阶段、获取土地阶段、开发建设阶段、销售阶段。无论是哪一阶段,房地产会计人员必需掌握所在行业特殊的工作技能、做账方式、单据处理等能力要求。目前房地产会计人员的薪资水平在8000左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转行到房地产行业做高新会计,那么如何成功转行呢?别担心,网校推出行业专题——房地产开发企业账务处理及税务风险防控专题,系统学习房地产账务处理实操知识,配备实训软件操作,涵盖房地产企业财税基础、账务、报税、筹划全流程,带你快速上手房地产开发企业,摆脱低薪,进入房地产做高薪全盘会计 ! 纳税信用级别对企业经营有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