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宏汇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7日
论网络零售行业的物流配送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或: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当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4.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计算公式: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个别计价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存货为商品、产成品的,企业应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已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存货为非商品存货的,如材料等,应将已出售材料的实际成本予以结转,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这里所讲的材料销售不构成企业的主营业务。如果材料销售构成了企业的主营业务,则该材料为企业的商品存货,而不是非商品存货。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余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以简化核算,但为加强实物管理,应当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备注:注意新收入准则中规定的预计退货比例部分不能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应转入应收退货成本账户。学习更多存货相关知识点,欢迎加入,从存货的概念到存货的税收风险,带你重新认识存货! 电商企业视同销售业务如何进行申报?
前言 会计要有过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税收和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识,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就要在具体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基于此目标,网校特请李宗林老师撰写文章,与大家分享成长为一名优秀会计需要需要破解的两大难题。 作者简介 李宗林老师,从事会计工作25年。先后从事或涉及到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建筑施工等20几个门类的企业会计工作。有着深厚的会计理论水平和扎实的实际工作经验。尤其精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企业进出口退税以及对税收风险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李老师经常到当地几所大学为会计学员讲授会计课程,为几家民办培训机构的学员讲授会计实践操作。目前,李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在正保教育开放平台讲授生产企业内外部成本核算课程和税收会计课程,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学员们。同时还是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两个大学会计班的代课老师和中国山木培训学校青岛分校会计课程讲师。近期,利用业余时间在正保教育开放平台讲授手把手教你做好税收会计课程,将自己多年积累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学员,帮助大家全面掌握税收会计实务技能,提升工作能力。 李老师解析成为一名优秀会计需要破解的两大关键难题 谈到会计工作,人们的印象总会停留在办理报销、记录账簿、出具报表等工作上面,好像这就是会计工作的全部,具有了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普通会计的水平,这种会计不符合企业管理方面的要求。另外,企业的会计工作不单要处理好内部这些日常工作,还要和企业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例如:海关,银行,税务等部门。其中从接触外部门的普遍性与重要性来看,税务部门是一个重中之重。所以,会计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克服重重困难,让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税收会计。 一、会计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首先要从认识税务机关开始,例如:征管部门的管理重点在那几个方面,税源评估部门如何进行评估操作,稽查部门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企业开展检查等内容。 企业会计在日常工作中都要去做哪些涉税方面的工作,什么时间做比较合适,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每月什么时间认证发票比较合适,在哪个时间段抄报税比较合适,目前都有哪些抄报税的方式。进项发票是会计每月要接触和认证的,但认证通过的进项发票却不一定没有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就会为以后留下纳税风险。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好审核进项发票的几个关键点: 企业对于国税和地税需要申报的税种有10多个,会计就要掌握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在计算和申报中怎样能为企业降低纳税风险,降低风险的技巧又有那些,也是需要学习的。例如:增值税申报表附表2中有关进项转出的把握。所得税季度申报表中收入和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收入有什么关系,与利润表中的收入有什么关系。印花税是如何计算的,企业印花税申报那些方面可能容易产生遗漏而造成纳税风险。申报与工会经费,残保金,劳动年检,所得税前工资列支都有什么关联和影响,如何合理的利用彼此的关系来降低纳税风险。 会计另一个关键点是对税负率的把握和使用。先要准确了解当地的税负率水平,然后进一步加以利用,即可减少被评估和稽查的几率,也能利用税负率来规划某一个期间进项发票需要认证多少和销项发票需要开具多少的问题。 具备全面的会计和税收的理论知识,会计还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来处理企业日常工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货币资金出现负数等异常现象、存货出现账面数据大于实际库存、账面数据小于实际库存等账实不符问题、往来账款出现账面反方等不正常问题。这就需要知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纳税风险、应该如何去化解和降低这些纳税风险。 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会计还要明白国家对出口退税的相关政策规定,如何运用出口退税系统正确操作和申报,它与增值税的申报有哪些联系等问题。其他需要掌握的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对各类资产的处理、各类费用支出的处理、对收入的确定以及各种的享受等方面的学习也很重要。 二、掌握内外账成本工作难点 成本核算如何进行呢?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看看书、做做题就能明白,但是这仅仅是学习一些很肤浅的理论,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情况各不相同,千变万化。只有经过多年的磨练,才能成长为一个能熟练进行成本核算的。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难免要设立内外两套账,就产生了针对内账和外账的成本核算问题。 对于内账的成本,首先要掌握全面的成本理论知识,然后可以把理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利用书本学习的成本核算流程来计算内部成本,但管理层最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计算的过程。这就提醒会计可以在严格保证成本计算结果准确的前提下,把成本核算的过程进行变通或简化,利用自己的技能来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流程。有了准确的成本计算结果,进而就能计算好内部账中另一个重要的结果,那就是真实利润的问题。 所以,内账成本就在于成本理论的学习,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设计以及内部利润的真实计算。 外账成本的核算能反映一个会计的水平,更是和企业的纳税多少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各个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不是一个会计就能做好的,需要很多部门和人员来配合。而这些人员水平不一,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另外企业的文化或管理方面的局限,使得提供给会计进行外账成本核算的资料不够全面,真实性也难以保证。为了能在外账中进行成本核算,既能符合会计和税收规定。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纳税结果。把正常的成本核算流程用反向思维来考量。就是用倒推成本计算的方法,首先来确定成本计算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个数据,然后应用到正常的成本核算过程中。从而能保证得到让企业满意和税务也满意的结果,这也是进行外账账务处理的难点之一。 总之,会计要把扎实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懂得更好的去运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会计。本文系正保会计网校特约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李宗林谈老师精品直播课推荐:【】 责任编辑:泥巴姐加工贸易采购